什麼是「放射性」和「輻射」?(九)
14 什麼是「放射性」和「輻射」?(九)
譯‧ 朱鐵吉
電燈泡會發出光,這種發光能力的單位以「瓦」表示;人們受到光照射,它的明亮度以「勒克斯 (lux)」的單位表示。而有關輻射的單位有兩個,一是「貝克」,另一個是「西弗」。
當某岩石有能力釋放出輻射時,這種岩石就是放射性物質。放射性物質釋放出輻射,這種能力就是「放射性」。有人說:「這個岩石含有放射性」、「這種岩石會釋放出輻射」,就是在敘述這種能力。有放射性的岩石釋放出輻射的能力大小以「貝克 (Bq)」表示。
接受輻射照射之後受到多少影響,需要用輻射的單位「西弗 (Sv)」表示。從「貝克 (Bq)」換算「西弗 (Sv)」有特別的換算係數。
放射性「貝克 (Bq)」越大的話,從放射性物質放出的輻射就越強;被曝露的量「西弗 (Sv)」是與放射性物質的距離遠近而有變化,距離放射源越遠,輻射的強度就越弱,就像距離電燈泡越遠光線越弱的道理相同。
放射性物質是能釋放出輻射的物質,例如「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質」。也就是說,放射性物質內含有放射性,具有釋放出輻射的能力。
密封在容器中的放射性物質,如果放入水中,輻射被限制在容器內,所以不會溶於水中。反之,如果非密封狀態,放射性物質也會溶解、分布於水中。
輻射無色無味,眼睛看不到、聞不到,但是用儀器可以測量到。
有關輻射的單位,比較常聽到的「貝克 (Bq)」和「西弗 (Sv)」。例如專門測量土壤放射性的測定儀器,可以測出其含有的放射性物質。「貝克 (Bq)」是表示放射性強度的單位,「西弗 (Sv)」是表示人體受到輻射照射後,受到影響的單位。
放射性物質多的地點,徒手去搬運那些物質的話,會受到很多輻射照射,所以需要使用輻射偵測儀,測量它照射量的大小。放射性物質釋放出輻射的強度和種類,可以用偵測儀測得。
依據許多調查的結果,事故發生時,受到人造輻射與自然輻射的影響,可由其偵測合計的量得知。
利用偵測儀測量輻射是很簡易的方法,非常適用於輻射的管理和防護。
受到放射性物質釋放出的輻射照射而產生曝露汙染,放射性汙染致使物質含有放射性,包括人及場所亦會受到汙染。也就是說,放射性汙染是把放射性物質曝露在沒有放射性物質的地方。
輻射的種類主要有阿伐射線 (α)、貝他射線 (β)、加馬射線 (γ)…等,不同的輻射種類,依進入體內通路的差異,稱為「體外曝露」和「體內曝露」。
體外受到輻射照射,叫作「體外曝露」。吸入含有飛散放射性物質的空氣,或攝入汙染的食物時,體內就會受到輻射照射,放射性物質也會從傷口進入體內,這些狀況稱為「體內曝露」。
放射性物質汙染附著在身體表面,稱為「表面汙染」。這種情形,被汙染的人會受到輻射曝露,周圍的人如果受到二次汙染,亦會受到曝露。表面汙染放射性物質,從鼻、口、傷口,亦會進入體內,使體內受到曝露。
本單元資料來源:日本環境省《輻射對健康影響的基礎知識》,2016 年。